您的位置:首页 > 大数据 > 云计算

云计算逼近现实生活 IT员工何去何从?

2009-09-13 13:34 253 查看
两天前公司的CIO发了一封NEWSLETTER,向IT部门的员工推荐Nicholas G. Carr的大作:《The BIG SWTICH: Rewiring the World, from Edison to Google》。放狗在网上搜了一阵,才知道云计算、虚拟机、网络盘之类的新生事物越来越逼近现实生活。网上称,尼古拉斯·卡尔(Nicholas G. Carr ),生于1959年,毕业于哈佛大学,是美国知名作家兼思想家,专门研究战略、创新和技术。他于1997~2003年任《哈佛商业评论》执行主编。其名着《Does IT Matter?》、《IT Doesn't Matter》掀起了关于信息技术价值的激烈争论,这本《THE BIG SWITCH》,则成为公司高管的必读,特别是在“绿色环保”的二十一世纪。CIO推荐此书,倒也在情理之中。只是联想起两年多前,偶混迹的数据中心就有过要被外包的传言,当时很是人心惶惶了一会儿。如今,CIO此文一发,是否暗示本数据中心就要被“云计算”了?如果真是那样,吃饭的家伙岂不是要被砸了?!

眼下的紧迫问题如下:

1.云山雾罩后的“云计算”,谁是大佬?又有哪些马仔?这关系到日后跳槽的事,不可不问问清楚,

2.“云计算”中的“云软件”,能否完全替代各公司行号的应用软件(Business Applications)?

3.具备什么样的知识、技能、证书,方可在“云计算”堆里混?

有人说“云计算是一种能力”,但这种能力如何转换成一种商业模式,并冲击IT行业的职场生态,这倒是值得令人探讨的一件事。年初,公司裁员,IT部门挨刀的是UINX系统管理员,一刀下来砍了七成,主管走路,整个团队被打散,昔日牛逼烘烘UNIX Admin们,再也没有了过往的牛气,倒是有两个要好的哥们走人,令人不胜唏嘘。事后公司的解释是IT部门以后不再需要UNIX服务器了,IT要朝“虚拟 ”方向进展。一时间,virtualization一词在IT内部传听的频率越来越高,玩VM的人牛逼了起来,就如当日的UNIX系统管理员一般。在数据中心,一说到服务器,都要特别指出是“物理”的或是“虚拟”的,接下来的,还有内存、磁盘乃至网络端口,也都“虚虚实实”起来,搞得IT部门的芸芸众生,不适应了好一段时间。几个月下来,不管是搞运行的还是搞开发的,总算是扭过劲来,不再在“虚实”里犯晕。在这当口,CIO冷不丁要大家去读《巨大转变》一书,不能不叫人心里犯嘀咕。CIO在推荐言中有一句话,(大意是)看看眼下每个公司行号的数据中心,与当年爱迪生时代一家一户的发电机有什么两样?而他的这段推荐文,则正是在“Cloud Computing”这个title下。于是乎才有了前文中的本数据中心要被“虚拟”掉的推测,也才放狗去搜了一下作者尼古拉斯·卡尔(Nicholas G. Carr)。这一搜下来,真是不知道对此君该是恨还是爱。网上有人称他是 “数字思想家”,这倒令人想起了《第三次浪潮》的作者托佛勒。托佛勒当年所预测的信息社会前景,应该说已经实现了。而三十多年后的这位“数字思想家”则发出了《信息技术重要吗?(Does IT Matter?)》、《信息技术不再强势(IT Doesn't Matter)》的质疑,搅乱了IT业界的一池春水。《巨大转变》一书,则是作者对信息技术业界下一波浪潮的预测。下一波浪潮是什么,那就是“云计算”!如果此君的预测为真,IT业界的职场生态,可就要生变了。

“云计算”统治IT业界的预测,有问号的人不少,关键问题是“云计算”到底有多大的能力?

老美的思想精英们是很能忽悠的,也确实有忽悠的本钱。当年托佛勒的《第三次浪潮》,如今已激荡全球,互联网又将其推上又一巅峰。这位“数字思想家”的《巨大转变》,能否在IT业界引发强风骤雨,那就要拭目以待了。

近几年来,那些V打头的玩艺儿,见得多,玩得少,而今公司里“虚拟化”玩真了,心里难免发憷。这不,前一拨裁员中幸存的UNIX系统管理员们,就是那几位将Zones玩得溜溜转的。上周二,“云”一词正式出现在IT部门的内部电子邮件中。说的是本数据中心往后不再增添新的非生产性的服务器系统,新增用于开发和测试的服务器,一律放到“云”里边去。这位发电子邮件主管也真能赶时髦,在文中将Cloud Computing用Cloud一字以代之。稍后向一位同事打听了一下,他就负责配置其中一台用于开发的服务器,他说他只提出性能需求清单,然后就交给 Cloud Provider,剩下的就等对方回复服务器名称及IP地址之类,非常简单。至于租金、租约之类,他说另有专人在管,他不清楚。看来,本数据中心的“虚拟化”开始迈出了第一步。

“云计算”提供了三种能力:计算能力、存储能力以及传输能力,这与现代电力系统中的发电能力及输配电能力相类似。现代电力系统的商业模式早已完善成熟,PG&E的人到你家抄电表、收电费,没有人会认为这不是天经地义的。而云计算的商业模式,现在而今眼目下,恐怕还有点“虚”。老百姓眼下能摸得着的,大概就是ISP每月的账单。商家之间的议价、收费、结算以至于保险、赔偿之类的条款,可能还处于探索阶段。河里如有这方面的行家,望能普及一下有关知识。办公司、开行号,赚银子才是硬道理。季河友那里的两百来台服务器被云计算掉了,应该是经过成本测算的,如果云计算后的开销大于云计算之前,贵公司肯定不会做这宗赔本的买卖。同样的原则也适用于云计算提供商,他提供这两百来台服务器的云计算能力,从季河友公司那里收取的费用不但要能打平他的开销,而且还要有赚。眼下,大概有不少的律师楼、会计师事务所、保险公司在合计云计算的这种商业模式吧?

3G成为互联网移动化与移动通信互联网化的重要基础

全球范围来看,距离第一张3G牌照的发放已经有十个年头,包括中国在内的数十个国家都已经颁发3G牌照。3G作为一种基础性的移动网络平台,其技术特征已经证明,3G无线通信网络将成为未来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此推动下,移动通信增值服务将呈现出向移动互联网演进的互联网化、媒体化、视频化等新的发展趋势。

互联网与移动增值业务作为电信运营商收入的主力军将更多融合

互联网接入已经成为固网运营商收入增长的重要动力,而移动增值业务同样成为移动通信运营商收入增长的重要部分。近年来,随着移动通讯用户规模增长的日趋稳定,用户对移动电话以及移动通讯服务的使用程度逐步提高,话音业务收入增长趋缓,移动增值业务已经成为拉动移动运营商收入的重要动力。同时,增值业务的发展增强了移动运营商的盈利能力,运营商正在与服务提供商、内容提供商加强合作,以进一步扩大增值业务收入,提高盈利水平。而在3G网络中互联网与移动增值业务的融合将为全业务运营商注入更多增长的活力。



移动互联网所能提供的平台、应用与服务类型进一步丰富

有研究认为,目前中国提供WAP服务的网站已经达到10万个。而从移动互联网的服务内容和服务类型上来看,初步服务格局已经形成。一方面,与传统PC互联网类似,移动门户、移动搜索、手机游戏、移动IM和手机视频等成为目前主要的服务类型,同时,在细分领域当中也呈现出了差异化的服务模式。另一方面,从手机作为服务终端的角度上,一些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客户端软件也迅速发展起来,例如,UCWEB、V8书客、尚邮、瑞图等软件。

操作系统与移动软件技术将在移动应用平台展开更多竞争

随着全球移动互联网向3G时代的迈进,智能手机成为应用3G服务越来越重要的终端,而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以及相应的应用软件则成为新的竞争焦点。传统互联网发展经验证明,操作系统与浏览器等软件的市场竞争中获胜的关键因素,作为主流的操作系统与应用软件会取得垄断收益。所以近年来,在手机操作系统领域中出现了Symbian、WindowsMobile、Linux以及Android等多种主流手机操作系统的竞争,这也是未来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一个重要方面。

3G牌照的颁发必将引起上网资费下调也有利于移动互联网发展

2009年1月7日,工信部正式宣布,向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同时发放3G牌照。3G牌照发放后,各大电信运营商开始对上网资费进行了调整。比如中国移动北京公司旗下全球通、动感地带及神州行畅听卡用户GPRS包月资费已经全面下调,除原有套餐内含流量加倍外,超出部分的流量费用由0.03元/KB降为0.01元/KB,下降幅度超过66%。而中国电信更是以免费上网为有引诱来推进新到手的后付费套餐业务。中国联通也推出了类似的措施。类似数据业务资费下调刚起帷幕。截至2009年7月有,移动互联网相关的资费竞争导致了平均资费水平的下降,这对于吸引更多用户加入应用,从而加速市场的启动与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