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业界新闻

如何防止SP利用欠费进行套利

2009-08-10 15:46 169 查看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运营商原本指望SP能够成为“开放、合作、共赢”的伙伴,但实际的结果却是事与愿违。这些年,在利益的驱使下,SP不仅想方设法利用各种违规手段从用户那里扒钱,而且还利用结算规则的漏洞拼命从运营商这里套利。
  SP套利的办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馈赠套利,二是欠费套利。
  在上一篇“从TD测试账户套利看如何根治SP自消费”中,我对馈赠套利做了一个分析,提出通过增加“纯本金”子账户来根治馈赠套利。
  欠费套利性质更为恶劣,根治也更为困难。

    SP欠费套利直接原因是非实收结算漏洞,真正的病根却是:该用交易来处理的问题却用话单来处理。
  所以,优化结算只能缓解病情,却无法消除病根。
  只有回归商业行为的本质,完全按照“交易处理、实时冻结”的模式来处理每一笔合作类信息业务,才能从根本上根除欠费套利问题。
  否则,今天的SP套利问题,必然会象传染病一样,很快地传染到手机支付和Mobile Market上,成为全民套利的狂欢。
  
  下面是详细分析。
  一、SP欠费套利的基本原理
  SP欠费套利是指SP利用运营商非实收结算的漏洞,通过恶意自消费短时间内产生大量信息费,自己通过结算获得大量的收入,却给运营商带来大量坏账。
  举个例子:一个SP购买1千张预存话费20元的卡,每卡成本50元,合计成本5万;然后该SP自消费自己业务,每号消费1000元,合计产生费用100万。最后,SP从运营商手里得到80万左右收入,单月利润率1600%。
  也许,有人会怀疑一张20元的卡能否消费1000元SP信息费。事实上,这并非难事。
  早在2005年,自消费就已经走上了十分专业化的道路,不仅有专门的自消费设备和自消费软件,更有不少专业的自消费公司在运作。一些自消费公司声称手里掌握的卡数都在数十万以上。
  要产生1000元信息费,对于短信业务也就是上行500条短信和接收500条短信的事情,估计最快不到15分钟就能搞定,运营商的计费系统根本来不及进行停机。若是百宝箱这类业务,一些产品单价很高,自消费的速度能够更快,欠费能够搞得更高。在这些业务里面,语音杂志欠费套利可能最慢,但从实际分析来看,欠费500元以上的比比皆是。
  所以,SP欠费套利十分的容易。只要运营商不严厉惩处,欠费套利绝对是一本万利。
  
  二、SP欠费套利的历史和现状
  SP欠费套利的历史与结算规则的变动息息相关。
  SP欠费套利最严重的时候是在2003-2004年,当时所有的SP结算基本上都是“应收结算”,即运营商不管有没有收到钱,都按照比例给SP结算。
  应收结算的后果就是:有些省份实际只收到1000万,却要给SP结算2000万;运营商不仅没有利润,反而要严重倒贴。那几年,运营商挽救了一批频临倒闭的网站,却给自己带来严重损失,可谓“新时代的活雷锋”。
  所以,那时候一些“聪明”的SP做强制订购的时候根本不选择正常用户,而是选择已经停机一段时间却还没有离网的客户,因为这样做既没有投诉,又能获得巨额利润。
  从2004年开始,浙江等一些省份开始对本省SP实施“实收结算”,对欠费部分进行核减,有力地打击了本省SP的欠费套利问题。当然,这种打击并不彻底,依然还存在很多漏洞,但至少压住了欠费套利的气焰。
  但是全网SP的欠费套利问题却迟迟得不到解决,直到今天欠费套利问题依然严重。
  这是因为本省SP的结算报表是由各省自己控制的,只要分析出一个总的欠费金额就可以进行核减,技术实现上相对比较容易。
  但是全网SP的结算完全由集团计费中心统一生成,集团根本无法知道用户最终是否欠费,自然也无法核减掉欠费金额。
  从2005年开始,集团计费中心搞了个“梦网稽核”,对一些问题话单进行了拦截,另外集团允许各省上报部分业务的欠费金额以便在结算报表中进行核减。
  可惜,这样的措施并没有起到效果,原因很简单:各省根本无法按照集团的要求准确上报核减数字,而一旦填报出了点差错又要被集团扣分,所以很多省份干脆不报。
  集团要求各省填报清单级别的核减数字的理由可以理解,因为集团本身也在做核减,若不到清单级,则可能造成重复核减,损害SP利益。
  但集团也给各省出了不到难题,直接导致了欠费核减根本无法落实。这造成了当前全网SP的欠费套利现象依旧严重,特别是12590这类业务,欠费套利现象更是显著。
  
  三、为何SP欠费核减措施没有见效
  原因很简单:根本不可能统计出分SP的准确欠费。
  没真正深入做过欠费分析的人,恐怕不知道欠费分析的困难。事实上,用户欠费不仅是一个时刻在变化的时点数,而且实际上真正欠费数字只是一个总量;将欠费总量分解到分量只能靠分摊,不可能有准确的数字。
  也许,熟悉BOSS的人会说:只要对所有用户都像全球通用户一样做销账处理,就能准确地知道每项业务的欠费。这种说法体现出来的其实是一知半解,原因是:
  1、所谓销账也就是按照出账科目的优先级做一些欠费的分摊而已,根本不能反映真实的欠费情况。何况当前大多数省份的预付费用户账单大都没有做分科目的销账处理。
  2、一些SP费用,比如音信互动,只有一个科目,根本不细分到SP。
  3、新推出的手机支付、Mobile Market也只有总科目,不可能细分到每个合作对象。
  
  所以,集团当前的欠费核减措施难以得到真正的落实,即使实施了也只是解决眼前极少部分问题。
  
  四、遏制SP欠费套利的应急之道
  虽然从长远看,SP欠费核减的道路根本走不通。但是重新建立一套新的流程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所以短期内还是要借助欠费核减之力。
  对于当前结算,我的建议是:
  1、全网SP的结算权力全部下放到各省
  集团自己就不要做稽核了,由各省自己按照本省SP一样进行结算处理。集团要做的就是将各省的结算数据汇总起来,提交给接入省进行结算。
  
  2、抓大放小,用总量数据进行核减
  虽然要将欠费细分到每个SP很难,但是大致统计出每个SP的欠费还是可以做到的。比较狠的办法是将所有欠费用户的SP费都做核减,而比较松的一点的就是按照比例统计出一个欠费值进行核减。
  建议这么做的时候,过滤掉一些欠费金额较小的用户清单,重点核减那些自消费嫌疑显著、欠费金额较高的号码。这样做,既能维护一般正常SP的利益,也能打击比较嚣张的欠费套利SP。
  
  
  四、SP欠费套利的根治之道
  移动梦网有欠费套利问题,那么手机支付、Mobile Market呢?
  答案是:一样会有,且可能更加严重。
  所以,解决SP套利问题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应该从根本上解决合作伙伴的套利问题。
  为何没有听说过淘宝、ebay有欠费套利问题?
  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都是按照交易的方式来处理每一笔业务,并且以“实时冻结”的方式来防止欠费。
  从技术角度讲,当前的话单计费模式就像记录处理,而交易模式就像事务处理。话单计费模式只适用于内部业务,用话单模式处理交易问题,是十足的“凯子”行为。
  所以,无论是移动梦网,还是手机支付、Mobile Market,所有这些合作类业务的处理都应该全面按照“交易模式”来处理,交易资金实现“实时冻结”,只有这样欠费套利问题才能得到根治。
  这种模式对于互联网业务是一种惯例,对于运营商来说却是一种变革,需要付出相当大的决心和努力才能得到实现。
  我们是继续因循守旧、得过且过,还是果断地实施变革?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