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理论基础 > 计算机网络

P2P四种网络模型

2009-07-03 18:05 316 查看
引自:http://p4pcn.blog.sohu.com/95473061.html

1.集中目录式。这是最早出现的P2P应用模式,因为仍然具有中心化的特点也被称为非纯粹的P2P结构。用于共享MP3音乐文件的Napster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其用户注册与文件检索过程类似于传统的C/S模式,区别在于所有资料并非存储在服务器上,而是存贮在各个节点中。这种网络结构显示了P2P系统信息量巨大的优势和吸引力,同时也蕴藏着两个重大问题:即法律版权问题和资源浪费问题。

2.纯P2P模式,也称作广播式。它取消了集中的中央服务器,每个用户随机接入网络,并与自己相邻的一组邻居节点通过端到端连接构成一个逻辑覆盖的网络。但是这种模式的缺点是其搜索的泛洪算法消耗了大量带宽并很快造成网络拥塞甚至网络的不稳定。

3.混合式。它在第二种模型基础上引入了超级节点的概念,从而改善了在搜索算法上的缺陷,因而综合了集中式P2P快速查找和纯P2P去中心化的优势。然而,由于超级节点本身的脆弱性也可能导致其簇内的结点处于孤立状态,因此这种局部索引的方法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4.结构化网络模型。此种模式目前主要采用分布式哈希表(DHT)技术。由于DHT各节点并不需要维护整个网络的信息,只在节点中存储其临近的后继节点信息,因此较少的路由信息就可以有效地实现到达目标节点,同时又取消了泛洪算法。该模型有效地减少了节点信息的发送数量,从而增强了P2P网络的扩展性。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