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编程语言

歧路亡羊——我的编程人生回首(七)

2009-03-14 11:20 225 查看



(七)

      
在创新刚上班两个月,原公司财务人员给我打电话,说是有2千元是我当时没来及领的什么什么的钱。我连声谢谢,但拖一个月也没去领。那个曾经让我迷路的“一公里处”,我从此再没去过。我实在不想为2千元跑一趟伤心地;并且我相信他们一定再找我,催我去取钱。果然原公司一位负责技术的头,打了电话过来了。我也不客气:“我住在科大,你下班时会经过我家吗?”。他愣了一下,问我几点能到家。

      
那晚对方把车停在我出租房门。我倒了杯水给对方。接过那两千元:“谢谢你,让你还跑了一趟。”坐上一阵,他说有个小程序还需要我帮忙。我估了一下工作量,说自己需要每晚8点做到12点,做两个月,需要费用2万。至于今天的2千,他当然不好意思说什么,这事成交了。

      
说起赚外快,得回忆一下我刚在原公司上班快一年时,就接到一笔。付钱的方是北京双鹤药厂。委托方是在国家什么医药局,或者医药什么什么局上班的一位老头。程序功能就是搞个多媒体光盘,跑起来能列出,及可查询国家当年新出一个医药命名标准清单。虽然我最熟的C++,当时我还是决定用Delphi。那时还在Windows
3.x 下。Delphi 1.0。从安装Delphi开始,到完成程序。正是对方规定的2周时间。这Delphi还真是够RAD的。Object Pascal也不难。

      
难缠的是那位老头。他先是对我们工作时,在键盘边上放一杯水感到愤概,说这种表现实在不够专业云云,真正的,或者说老一辈的程序员应该如何如何。后来他切入主题,说这个多媒体程序要能同时在Windows
下和
DOS运行。我表示困难,说要显示图片,背景音乐,动画,还要有本地数据库查询,要在DOS实现,得给我3个月。他很生气,说蒋刚的《轻轻松松背单词》就能在DOS和Windows运行。我说正好我也是《轻松》的用户,那程序当时还是DOS版的……沟通了好久啊。这可以算是我编程人生中,第一次和客房直面需求吗?当时没想太多,反正七说八说,他放弃了这个要求。

      
最后交货时,他问我一年薪多少。我说4万不到,不过一年还能领2万多项目奖金,所以是6万。于是说他让我辞职,跟着他做,给我8万。我问做什么,他说是掌上辞典之类的,不过是医药这个行业,准备挟标准局名义,卖给在读医药专业的学生,每台卖多少台,一年就收入多少云云。我全无兴趣。他又说,你一个大专生,在北京呆多久也不会有户口的,我说不定能有关系帮你弄弄?我听了更无兴趣了。这事从头到尾,我拿了2千元,大头被中间人拿走了,不过我很是满足了,一周一千,还顺便学了点Delphi编程,并且也促成了我后来开始使用Delphi的弟弟:C++
Builder。

      
后来,我回厦门自行发展,找我做程序的,还真不少。最值的是一天一千元(可惜只有三天)。对方当场掏钱。我却来了书生意气,退他1千元。在回去的路上我坐在公车上,口袋里揣着那2千元,我心里充满了失败感。那正是我自己开公司非常困顿的时期。但差不多那时候开始,我明白,我的创业梦走错了路,并且,也走得太早了。

       在创新,需要用到Visual C++。 最初整个Office也是用Borland
C++写的,但borland当时就差不多了。公司花了两个月将代码迁到VC上面。据CTO说不算太难,因为用BC也没用OWL,窗口类什么的,也都公司的封装。
换到VC,自然也不用碰MFC。有一阵子,对话框全用Delphi写。于是我搞了很久的Borland C++ Builder,用它写DLL调用自家的Delphi
DLL 比较方便,然后再用VC写的程序调用Borland C++
Builder写的DLL比较方便,因为同样是C++,一个项目中使用不同编译器,不同语言的杂交,现在很流行,说来我是在当时被迫用上了。

      
创新上班允许使用弹性工作时间,但要申请。我开始没有申请却经常迟到,唉,这个坏习惯至今还在。有一阵,我得了痔疮,妈啊,上厕所看拉出一堆血,长期生活无规律的我,以为自己不仅病入膏肓,而且已经从肛门表现出来了!吓得脸灰(现在才知道不过是程序员数种职业病之一)。当时天天骑自行车上班,病新发,自然是疼得坐立不安,于是就更多迟到了。迟到要填写原因,我只好随便乱写……一年下来什么请假原因都写了,包括:急性腰扭伤。
:))

      
年底开员工大会,并宣布年度中国区优秀员工,第一个那位当时领我去看新座位新电脑的小女生,第二位居然是我。我吓着了,担心这是会不会是公司的特殊文化?故意把最差员工说成是最优?还好不是,拿到一张小小的奖状。底下署名是英文的,狂草,看不懂。后来事多,可能丢了,现在想来有些遗憾。

        创新很扁平化。研发人员,上去就是CTO,CTO再上,就是老板。创新会议也不少。几乎每周要开会。吹点牛,我觉得自己比较内秀,但让我面对一帮人发表言论,非常发怯。就是在创新开始,程序员被逼着准备PPT(当然,必须使用创新自己的PowerPoint写成),然后发言,每次都在会议座位上都紧张得发抖。还好,慢慢也学脸厚了,慢慢懂得程序员不仅要能写,最好还要会说。若干年以后,我代表公司带着自制的PPT,去了国家科技部讲演,答辩,拉到贷款,我得把感谢分出1/3给当时的创新这一段经历。

       也差不在那时,我在搜狐申请了免费个人网站,网站名字很长:mywlbcyl,就是“没有弯路,编程摇篮”,在上面写一些教Borland
C++
Builder的免费课程。慢慢的积了一大群网上的学生。初衷很有意思,因为那时很流行学习C++——不是说专业编程学生,而是生活中很多人学完电脑基本操作久了,就想靠点创造性的工作,当时最具创造性的个人电脑工作,无非两种,一是著名的PS,一个就是编程了,相比之下,还是更多人选了后者。我当时写程序在生活也有点小名气,于是总有不断的人来请教我,问题他们一动手就是VC,并且就是MFC(那时市场上这种书最多啊)。

      说到编程方面的“小名气”。我也不知从何而得。或许是长相?当时在秦皇岛,曾一次我上公交车,售票大姐指我的鼻子:“南方人!”;于是边上的人大笑。我想我是长了一付典型的南方人的小样。但我不知我是不是也长了一付天生的程序员的德性?

       08年11月,我当住在的公寓内部电话系统全部出错,楼里的电话用户都不用交钱了,倒成了公寓欠了我们一屁债。我和公寓的人混得熟,他们便找我了。我当然知道,这是我在生活中遇上的第一只千年虫。这是一套用C语言写成的软件,原创者早就在美国了。我希望他们重新写一套电话计费软件。因为这套软件不仅有千年虫,还有其它BUG。比如,我当时是电话拔号上网,号码是26X开头,结果它非把当“声讯台”计费。这事没谈成,因为后来公寓被卖掉了。但公寓里很多男男女女,倒是都要来找我学习C++——当时就是这样,说到程序员像是五六十年代说到解放军。

      
惭愧,我这个解放军在2000年还不知自己手上的AK47是谁发明的?
呵,我当时真不知C++之父是谁,更不知他将对(或许曾对?)VC,特别是MFC有那么严厉的批语。我工作上用VC不多,但平常常在对比MFC和OWL,及后来的VCL,wxWidgets,QT(在创新也曾经在linux短暂接触),我对MFC深恶痛绝要得很。所以就推荐编程初学者去学习Borland
C++ Builder, Delphi, 甚至 VB,或者 MS Office里的VBA (倒是没有推荐Virtual
FoxPro,因为我从秦皇岛后,就没碰FoxPro了)。于是就写一些课程给他们看,后来干脆直接放到网上去。算起来,我的《白话
C++》就是那时开始叫这个名字的。学生越来越多,国内的不说,国外有印象就收到德国,美国,日本。我后来花钱买了付费空间,还改了次名,最后就是现在的 www.d2school.com

       我开始一回到家就写免费的C++教程,然后发到网上,第二天在公司大厅的“小网吧”上看学员的评论……      

       搞笑的是当时(2000年)
我装了ICQ,不会用,OCIQ/QQ呢?忘了用得如何。但我倒记得我下载一下语音聊天软件,界面像台电话,一看,居然就是我所在的创新公司的产品。我用它乱拔号,一下子到了宝岛台湾,一个稚气的女声从电脑出来,我好激动!未料聊不到十句,她就说自己不是Chinese,而是Taiwanese!我一着急声音也大了!狂问她不想来伟大首都北京看看长城看看故宫还有十三陵?对方直接骂我是Pig,于是我骂她从小就是BZ,然后我掐线,继续写我的C++课程。

       网络第一波大潮打湿了我,我是来玩的。玩得不亦乐乎。那种新鲜劲儿,让我玩得不用去想什么叫做更年期的烦躁。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