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理论基础 > 计算机网络

你会对这样一位朋友产生不一样的印象吗?

2008-07-25 10:43 288 查看
和你订了约会的朋友失约了,事前没有通知,事后也没有解释,你会对这位朋友产生不一样的印象吗?这样的行为听起来好像有点不可能,但在工作中却时有发生。“约好了要来面谈,到时却没有出现,而且事先连个招呼也没打。”这是人们都不陌生且备感困扰的问题。这样的现象在网络求职盛行后,更为明显。正因为了解到突发状况的在所难免,所以我们安排面谈时,都会不厌其烦地请应征人员记下联络我们的方式,总以为取消约定时记得告知对方是个基本常识,即使当时来不及告知,事后也要亡羊补牢。新新人类不时兴这套吗?也不尽然,位居主管仍犯此错误者也不在少数。这不由得让人们想到,人们时常羡慕成功者是际遇好、运势佳、又逢贵人相助,因而能够成就今日的局面。反观自己,因为生来没那种命,因此与成功无缘也是理所当然。这样好的借口,能够轻易将个人的缺点掩盖,形成事事不必追究。以前述的面谈失约来看,这实在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是从处理小事的方式中已经反映出一个人的处事态度:自私、不重信诺、不负责任、不为他人着想、不积极进取。这个人在一个组织里会不会有好的升迁发展?看来很难。因为这些坏习性一旦成为个性的一部分,就如影随形的难以摆脱。试想:一个缺乏责任感的人,工作时总是虎头蛇尾,成果自然就乏善可陈;一个自私、不为他人着想的人,人际关系必定不和谐,在强调团队合作的组织里,如果未能获得足够的支持,根本无法拿出发挥相乘效果的成绩;而不重信诺的人,其本身的诚信度有问题,主管敢将重要项目交他负责吗?态度不积极的人习于安逸,缺乏在工作上自我要求、突破创新的能力,当然不堪重任。这样的人注定与成功渐行渐远,是谁把他推往另一个方向的呢?在企业遴选人才时,我们也观察到往往最后中选的人并不一定是资格、条件看来最优秀的那位,而是人格特质最能与企业文化所强调的精神相吻合的人。也许是品德操守,也许是求新求变的态度,也许是团队精神……很显然,在对人才的衡量上专业知识、经验绝对很重要,但它尚可经努力学习而得;先天的个性、人格特质却是根深蒂固,不当的处事态度,影响所及更为深远。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  工作 网络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