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理论基础 > 计算机网络

企业信息通路在哪里?模型思考,或改良模型,或过渡模型 [原创]

2007-07-05 15:56 260 查看
 
http://blog.sina.com.cn/chengg0769 转载请注明出处和具名
 
企业信息通路在哪里?模型思考,或改良模型,或过渡模型
================================================================
KeyWord: 企业基本信息;黄页;电子商务;搜索;信息通路;链条;整和思考
 
最近在作一个企业信息整和产品,供求的模型,并已经在进行程序动作。期间,有些问题,似乎很模糊。
 
记得有人说过,如果你发现一个好点子,不是这个点子真的没人想到,就是别人想达而无法实现,再有,没有存在的市场。现在看来,问题出在其二。
 
我的理想的模型是企业在产供销各方面应该有通畅的信息通路,比如可以在五分钟内建立全新的上下游的信息联系。但现在看,正是这个通路的阻塞,或者是不够宽敞,或者是大家没有基于一个标准化界面。
 
1. 企业信息化程度不够。
现在很多中小企业,公司,工厂,连基本的homepage都没有,这个可能是认识的问题,其实homepage的作用也许是远景的,或许只是想增加一些表象的东西。或许我们现在不需要网络,不需要异地交易。但你不晓得客户来自哪里,或许有这样的需求你无法感知到,因为你连基本的网络触觉都没有。时下很多中小规模的经营者还是遵从电话,传真模式,几乎连pc,mail,网页的模式都不会利用到。反之,企业型的消费者,已经基本放弃或拜托传统单一的讯息源找寻方式,比如黄页,不是信息稀少,而是过去传统的方式正在为人们所抛弃,现在的工作节奏业务太快,如果人们能以最快,最便捷的方式获取信息来源,人们不会忠贞,只会快度背叛。现在很多大型,甚至品牌企业,都把信息来源的收集量的30-60%放在网络方式。而我们的供应方,也就是下游企业,是否意识到这一点,很重要。因为现在普遍还是买方市场,实际上我看,应该是你们首先洞悉这些变化,走在客户前面才对。
 
2. 黄页的终结
民生性消费倒是在我的论断之外,比如当地的酒店,餐饮等,登陆黄页倒意味着可以有固定的客户来源。但我说到,仅限与消费型,因为他是太特殊的本地化。基本离开本地化无法让信息存在。
另外一个分支,就是生产型。简单黄页方式是绝对不适合生产型企业的,为什么?因为很简单。上游客户关心的不是你的基本方式,因为现在是21世纪,不是过去旧有的国营时代。事物发展太快。一个公司的产品,流通通路,办事处,这些可变因素比想出一个公司的名字的功夫还要变化快。过去我们晓得一个国营厂,因为它存在至少十多年,不敢说远近闻名,至少也是妇孺皆知。数量上,变化上,我们都很容易掌握这么少的信息。但现在不是过去。
以前我们知道“某某厂”,意味着它一定是生产某样产品的工厂。我们很好联系,无所谓混淆。但现在不同,是绝对的不同:比如我们听到一个贸易公司的名称,我们无法判断它到底在经营什么产品,主要服务对象是什么,下游厂商又是哪些。我们得从另外一个方面入手,那就是经营范围,产品,市场,供求上来入手。
 
3. 中规模以上的企业资讯化如何
沿海发达地区不敢说,也是不等一。有自主品牌的公司总是资讯程度很高的,网站也是分门别类,丰富多彩。有的就不同,都是承接一些散活来作,无所谓正统,普遍的感觉还是不齐全。而且无法遵从一个统一的格式。有的甚至不门不类。现在都是网络搜索的时代了。可很多企业还是把Flash放在首页。有的公司连电脑配置,MRP/ERP,甚至基本的采购和库存环节都未电子化,可想其它方面也暂时顾及不到。无法联系网络通路的基本要素不具备,人员不具备,依赖性不具备,认识不具备,远见不具备,都不能促使其资讯化提高。我们讲业务也许来自本地化的业务员跑单而来。但很显然,你能涉及的范围和地域有限。而对很多主动的意向或倾向你是无法得到反馈的。就是前面讲的,无触觉,无感知。
 
4. 基本的信息展示要求
我想上下游企业如果要对您的公司了解,对出售或供应都有更多的选择,对企业持续经营都是好事,客户,供应商是个动态概念,可以说你必须进入他们的视野,他们也必须在你的视野内,你才能做到最大化利用其对比来作到成本优势,机会优势。标准是不存在的,但如我转载的另外一篇文章写到的,企业向外界公布的基本信息还是要给人以正规,正统,完整,简捷,实在。我总结,这就是最基本的要求了。
 
5. 静态的信息如何参与互动
我想一个企业作出一个静态的网站,还不是立即可以进入别人的视野。这只是一个必要的条件,就是说好比一只电话,你必须要安装,才具备通讯能力。现在普遍的客户来源是来自各种网络搜索,或是其它链接形式,除非企业是主动广告的,所以不可期望外部的链接有很多。但好在如果有人对你公司的经营产品或服务感兴趣,你才有条件和机会去进入他们的关注视野。企业能作的,就是主动一些,网站作全一些,漂亮一些,实在一些,推广上多费心一下,必要的,广告一下当然应该。
 
6. 第三方力量
所谓第三方力量来自搜索,商务网站,行业网站,门户网站或者某些导航类网站。因为他们正如我分析的,看到产供销的环节是脱节的,正式他们出来把某类,某行业,某种需求模式组织到一条线上,类同一个集市,一个圈子,一个快车道,把不容易链接的点组成一个可通讯的链条。这个链条能凝聚,能流通,能聚众,能发挥最大的影响力。当然,或许这个参与不是免费的,但参预其中是有好处的,或者说必要的。因为其实关注你企业的人就在这个人群中,他们很纯粹,目标很单一,就是找你的产品或服务。没有闲杂人等。所以,你必须积极参预其中。
 
7. 第三方力量的短期行为和利己思想
既然第三方是作一个连通作用,那必然等同与现实世界里的线下市场,我们知道每个经营者或多或少都需要交税,交管理费的,至于合理性,费用高低,自然跟你取得得效果是两码事。这里提供的只有机会,只有聚众的资源,联系的快捷。没有承诺和保证。
 
8. 除了商业型的第三方,是否有公益性的第三方
目前很难,因为涉及到巨大的信息优势和潜在的商业价值,加上成本上,时间上的付出,这样的第三方公司不收取利益是不可能的。企业也许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权衡和取舍。不是全部接受,也不应全部拒绝。
 
9. 我心中的半公益性的,低成本通路模型
我正在构思的模型其实不在搜索,B2B模式之内,而在一种半公益模式,盈利是可以的,但不是活生生的几毛钱一次的点击这么高成本。我想如果信息的来源和需求可以更标准化,或者容易采集,除了基本的电脑与电费,网站运营代价外,其实提供这个通路不需要多少成本。完全可以有一种更新的模式出来。就是让企业低成本进入到这样一个信息集市,作为他们应该享受的一种服务,而不应该在无法成交的模式下必须得付出昂贵的,甚至可能虚构的消费。我想,这个模式能出台,最大的难度要在这个集市的成本上下功夫。就是如何能做到供求信息的采集准确,及时,成本低,效率高,专业对口,并且能直达桌面。这个成本如果能降到最低,那我可以做出一个大胆的假设,企业可以获得廉价的,非常廉价的服务,比如100块/年的服务。对中小经营者甚至放弃费用收取,体现一种分类收费的方式。
这个当中我现在想到的问题是标准化或准标准化,企业的低成本,高效率参预,参与的门槛,互动性,及时性,对企业的确实有利性。
 
10. 理想模式存在的可能性
竞争性上说,大公司的成本总是无法降低的。只能走轻型便捷方式方能作到半公益化,因为在今天,成本是不可逃避的事情。只有轻型和便捷形式的模式才能最大限度降低成本,从而实现对受众的企业参与者以半公益化的服务。而且服务水平不低。效果不差,抑或更好。可以推想,一个公司要服务千万企业的日常行为,它的人力,机构,硬件成本是高的,所有这个模式在他们身上不可能出现,他们也不可能跟我的模式竞争。如果说决胜点在哪里,那就是低价位的半公益性。这个可以发挥磁石和黑洞般的吸力。这个是不用证明的。只要我所讨论的轻型模式的成本能够降低下来。这是决定性前提。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