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理论基础 > 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基础

2007-06-07 13:00 337 查看
一、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早期被称为计算机通信网或数据通信网、分布式系统等等。后随着计算机发展的完善,得到较为完整的定义如下——
计算机网络就是指把地理上分散的、多台独立工作的计算机,用通信设备和线路连接起来,按照网络协议(NP:Network Protocol)进行数据通信,以实现资源共享(RS:Resource Share)的大系统。

(五个要素:地理分散多台独立用设备和线路连接网络协议资源共享,缺一不可。)
计算机通信网:一般地说,所谓“计算机通信网”或“数据通信网”,实际上也是指计算机网络,因为在物理结构上已经具有了计算机网络的雏形。但与计算机网络的区别是,它是以传输信息为主要目的的。
分布式系统(DS:Distributed System):存在着一个能为用户自动管理资源的网络操作系统,由它调用完成用户任务所需要的资源,而整个网络像一个大的计算机系统一样对用户是透明的。
分布式系统与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区别在高层软件,而不是在物理结构。
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始于20世纪60年代,在70和80年代得到发展与完善,并在当前不断壮大、如火如茶。
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具有通信功能的单终端系统
第二阶段:具有通信功能的多终端系统
第三阶段:具有多个计算机的计算机网络
第四阶段:多个网络系统互连的互联网
三、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1.资源共享
2.提高可靠性
3.负载均衡
4.分布式处理
5.数据传输
四、计算机网的分类
1.按运营方式分:公用网、专用网。
2.按网络覆盖范围分:广域网(WAN)、局域网(LAN)、城域网(MAN)、互联网(Internet)。
3.按网络拓扑结构分:星型、树型、分布式、环型、总线型、复合型。
4.按传输协议分:广播网、点-点网。
5.按互联网分:Internet、Intranet(企业内部网络)、Extrant(跨越整个企业组织边界的网络)
五、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一)标准化组织
1.标准化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宗旨,在世界范围内促进标准化工作的发展;主要活动,制定国际化标准,协调世界范围内的标准化工作。
2.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部(ITU)。
3.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
4.美国国家标准学会(ANSI)。
5.电子工业协会(EIA)。
6.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
(二)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概念
所谓网络体系结构是指,计算机之间相互通信的层次,各层次以及层次之间借口的集合,它包含了硬件与软件的组织与设计所必须遵循的规定。
1983年10月,形成了正是标准ISO7498——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ISO/RM)。
为了实现ISO7498标准,使众多不同计算机和终端互连起来,需要找到一组一致性原则,这组原则就叫做协议(Protocol)。一般的,协议包含语法、语义和定时规则三个要素。对于分层的系统,通常协议也是分层的。
在ISO7498标准中,还有一个重要概念,即接口。接口是数据流要穿越的界面。有硬接口和软接口之分。
(三)开放式系统互连体系结构
1.开放式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为不同开放系统的应用进程之间进行通信所定义的标准,它有7个层次。
低三层主要完成通信功能;高四层实现了数据的处理。
其服务原则:下一层为上一层服务,高层利用底层的服务;同时上一层要利用下一层功能所提供的服务,直至最高的应用层,为应用进程使用网络环境提供服务。
2.各层主要功能
①物理层:媒介;用于建立、保持和断开物理接口。
②数据链路层:主要负责数据链路的建立、维持的拆除等。
③网络层:又名通信子网。控制子网的运行。
④传输层:在经济而又有效的前提下保证通信的质量。
⑤会话层:提供一种有效方法,以组织并协商两个表示层进程之间的会话,并管理它们之间的数据交换。
⑥表示层:解决用户信息的语法表示问题。
⑦应用层:ISO最高层,直接面向用户,是利用网络资源,唯一向应用程序提供服务的层。
OSI的数据传送过程
几个名词:数据单元、协议数据单元、信息封装与解封装、虚通信、实通信。
(四)局域网的体系结构
不需要单独设置网络层,而可将寻址、排序、流空和差错控制等功能放在数据链路层中去实现。
①物理层:与OSI的物理层接口功能一样。
②数据链路层:由两个子层构成,即介质访问控制(MAC)子层,和逻辑链路控制(LLC)子层。
介质访问控制子层的功能是,控制对传输介质的访问,对不同类型的LAN需要采用不同的控制方法;
逻辑链路控制子层几种了与媒体接入无关的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建立和释放数据链路层的逻辑连接,提供与高层的接口,进行差错控制和给帧编号。LLC可以提供两种控制类型,无连接的服务、面向连接服务。
(五)互联网的体系结构
Internet是由无数不同类型的服务器、用户终端以及路由器、网关、通信线路等连接组成的,需要有功能强大的网络软件的支持,TCP/IP就是能够完成这些功能的协议集。
1.TCP/IP层次结构
共有4个层次,即应用层、传输层、网间网层和网络接口层,它是构筑在物理层硬件概念性层次基础之上的。
(由于在设计TCP/IP协议时并未考虑与具体的传输媒体相关,所以没有对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作出规定)
2.TCP/IP协议的功能
1)网络接口层:对应于OSI的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包含了各种逻辑链路控制和介质访问协议,实现了不同网络间的物理层连接。
2)网间网层:负责相邻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其功能主要是处理来自传输层的分组发送请求,并将该分组装入IP数据报中,再把它交给下一层。网间网层具有路径选择、流量控制、拥塞和差错报告等功能。
3)传输层:基本任务是提供应用程序之间端到端的通信,并把数据分组可靠地传给下一层。
4)应用层:提供一组常用的应用程序,主要有文件传输协议、远程访问协议及其电子邮件协议等,负责接收和发送数据,并把数据按传输层格式组织好向下层传输。
(六)OSI和TCP/IP模型的比较
1)产生背景:开放式系统互连参考模型是由ISO制定的一个参考模型,提供了一个参考建议;而TCP/IP确实一个产生于早期ARPA网的一组协议,但由于各厂家主动遵守而变成了一个事实上的工业标准。
2)共同点:解决异构网络的互连问题;采用了分层结构的思想;各层次的划分和所应用的协议功能大体相同。
3)不同点:
①OSI参考模型体协结构清晰;TCP/IP把功能描述与实现细节混杂起来。
②OSI详细的定义和划分了各个层次的功能,特别是区分了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TCP/IP却只用一个网络接口层来代替。
③OSI提供了面向连接和面向无连接的服务,提供了较高的可靠性;TCP/IP降低了可靠性。
④OSI造成了协议复杂、效率低下和现实困难;TCP/IP设计目的单一,协议简单而有效,可操作性强。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