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第五媒体:手机电子杂志和手机电视的广阔前景

2007-04-16 14:10 337 查看
第五媒体——手机媒体的未来

作为近年来被热炒的概念,手机报和手机电视成为业界人士瞩目的焦点,同时,手机报
和手机电视业务也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2004年7月,《中国妇女报》推出了全国第一
家手机报《中国妇女报——彩信版》,引起各类媒体躁动;同年12月,重庆各大报纸联
手推出《重庆晨报》、《重庆晚报》和《热报》WAP手机上网版,跃跃欲试者摩拳擦
掌;2005年5月,浙江手机报正式开通,引发杭城报业上网热……手机报热潮迅速席卷
全国,它还被许多人视为报纸复兴的希望。2005年,目前唯一拥有手机电视牌照的上海
文广与中国移动合作开通手机电视“梦视界”业务,向手机用户提供下载点播和直播等
形式的手机电视业务;中国联通与央视新闻频道、央视4套、9套以及凤凰资讯台等12个
电视频道联手推出“视讯新干线”手机视频服务,手机电视也被看作是一座未经开掘的
金矿。然而,手机作为未来一个崭新的媒体平台,它到底应该以怎样的面貌展现在人们
面前?它的发展空间又将如何呢?《通信世界》社长项立刚有着自己独特的观点。

手机媒体是未来的第五媒体

目前存在的媒体形式主要有四种类型:一、纸媒,其中包括:报纸、杂志和书等,其传
播方式是在纸上传播文字和图片;二、广播,它是用电波的形式传播声音;三、电视,
可以传播图、文、声音和影像,不过由于它画面移动的特点,用电视传播图和文的效果
并不好,传播声音和影像的效果却非常好;四、互联网,它是个综合性的多媒体平台,
用它来传播文、图、声音和影像效果都不错。

现在,许多人都预见到未来的第五媒体将是手机,项立刚也非常同意这一观点。他认
为,作为一个新的媒体形式,手机与其他媒体相比已经有了很多根本性、革命性的改
变。一、手机将是覆盖人群最广的一种媒体形式。在中国,手机发展的历史只有十几
年,但中国已经有四亿手机用户,手机的用户数与目前覆盖人群最大的电视用户数相差
无几,而且,手机用户的数量将很快超过电视用户,预计到2008年,中国的手机用户数
可多达六亿;二、手机的传播成本比较低廉。新的媒体形式应该具有传播成本低廉的特
性,手机就具备这样的特点。纸媒的传播成本就比较高,虽然一本书只有几十元,订阅
一年的报纸只需一百多元,但是单个媒体承载的信息非常有限,同样的信息如果被放在
互联网上价格就会便宜很多;三、手机可以最方便地把人们的零碎时间利用起来,并且
能够极为快捷地传播信息。报纸虽然携带方便,但是传播信息并不快捷;电视、广播、
互联网能够快捷地传播信息,但是其载体携带起来不太方便。而手机携带起来很方便,
手机媒体的传播速度也很快。此外,每个人在一天当中都有很多的零碎时间,如:等
车、在电梯里、在飞机场、在地铁上、在火车上,人们在这些零碎时间里利用手机来获
取信息是最为方便的;四、手机媒体传播信息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其他媒体本身不具有
强制性,都需要读者主动去获得信息,而一个拥有手机的人不可能总不开手机或者总不
随身携带,因此手机可以通过短信息等形式将信息强制性地传播给受众。

总而言之,手机是到目前为止所有媒体形式中最具普及性、最快捷、最为方便并具有一
定强制性的媒体平台,它的发展空间将非常巨大。在未来的五至八年,3G手机普及之
后,手机媒体将成为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获得信息的重要手段。当然,每一种媒体形式
都有自己的生存空间,手机媒体不可能代替其他的媒体形式。正如广播的出现没有令报
纸消失,电视的出现没有令广播消亡,而互联网也没有取代所有的传统媒体一样,手机
也不会使其他媒体失去生存空间,而是会开拓出一片独立的新天地。由于具有种种优
点,未来的手机媒体将很可能处于一个比较强势的地位。

目前的手机报没有前途

所谓手机报就是将纸媒体的新闻内容,通过无线技术平台发送到用户的彩信手机上,使
用户能通过手机阅读到当天报纸内容的一种信息传播业务。如今,手机报热潮已经席卷
全国,各报社一哄而上,纷纷推出自己的手机报。一位业内人士曾表示,对于报纸来
说,必须卡位手机报这个市场,即使不赚钱也必须得做,因为它是纸媒体的重要延伸,
有利于扩大社会影响力,如果不办手机报,今后报社受到的影响会很大。

可项立刚却认为,目前形式大同小异的各种手机报没有前途。他说,每一种媒体形式都
有自己的特性,不同的特性决定了其在内容上与其他媒体有所不同,而不同的内容决定
了不同媒体在运作模式上也各有差异,因此,不能把某种媒体的内容形式强加到另一种
媒体上,强加的结果注定是以失败而告终。目前,手机媒体到底需要承载什么样的内容
是问题的关键。手机与报纸有很不相同,手机与电视也差异很大,那么,怎么能把报纸
或者电视的内容搬到手机上来?生搬硬套而产生出来的手机报和手机电视又怎么会有自
己的生存空间呢?

项立刚表示,手机具有以下一些特性:一、屏幕小,一屏所能展示的信息量有限;二、
手机是可以随身携带的媒体平台,它可以把人们的零碎时间利用起来,人们付出很低的
时间成本就可以获取信息。而反观现在的手机报,是将报纸的内容浓缩之后搬到手机
上,这种内容对于手机用户没有太强的吸引力,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手机报纸没有前
途。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手机媒体没有前途。未来的手机作为一个媒体,它不是手机报
纸的形态,也不是手机电视的形态,所谓“新瓶必须装新酒”,新的载体一定要承载新
的内容才能取得成功。如:在最初电视出现时,其内容就是“广播+电影”结合起来的
一种媒体形式,电视内容也只有主持人坐着播报新闻和电视台播放的一些电影,电视的
内容并不吸引人。后来,电视新闻逐渐增加了影像资料,之后开始采用现场直播的方
式,电视剧也取代了电影,电视内容变得更为丰富和有感染力,电视的活力才逐渐被激
发出来,成为目前影响力最广的媒体形式。在电视刚出现时,电视是一种新的载体,必
须有适合它自己的内容才有可能成功,如果一直用“广播+电影”的办法来经营电视媒
体必然会失败,只有那些能够不断创造出新的、适合电视媒体播放的内容的电视台才会
有勃勃生机,事实也证明了这点。

未来手机媒体的特性

项立刚认为,如果仅从新闻角度来说,未来的手机媒体应该具有以下几个特性:一、手
机媒体提供的新闻应该是经过精确分类的。由于手机媒体的信息传播具有一定的强制
性,如果没有把手机新闻进行精确分类,那么受众就无法从庞大的海量信息中得到自己
所需的信息,而经营者也无法确定这些信息将采取何种方式发送出去,如:哪些信息需
要强制发送,哪些则是由受众主动获取。而且,由于手机屏幕很小,受众想在其中筛选
有用信息会非常费时费力,因此精确分类就显得非常重要。所谓精确分类就是“给你你
想看的”,如:一个20多岁的女性受众对时尚、娱乐、服装、服饰方面的新闻比较感兴
趣,那么除了特别重大的新闻需要强制性地提醒她之外,经营商只会传送她所需要的内
容,这些内容会一个菜单的形式体现,而这个菜单则会被放置在新闻内容的第一屏上,
她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在其中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阅读。换言之,受众最希望看到的
内容能以最简捷、最方便的方式出现在手机上,而受众并不很感兴趣的内容则可以通过
其他的定制服务或者搜索才能得到。这种精确分类可以使读者处于比较主动的地位,而
且在看到新闻内容时也不会产生厌烦和反感的心理;二、手机媒体的内容具有可操控
性。即:对内容的选择权在受众手里,你可以选择看也可以选择不看,你可以选择看文
字不看图片和影像,也可以选择全部都看,对内容的选择完全根据自己的个性化需求而
定;三、手机媒体的内容是以多媒体的形式存在的,即: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各
种媒体形式的内容都能从手机上获得。从目前来看,多媒体形式的内容具有很大的发展
空间,一方面,多媒体形式蕴含着无数商机,另一方面,大众非常喜爱多媒体形式的内
容,这点从互联网上此类内容受欢迎的程度就可以得到佐证;四、手机媒体的内容具有
非常强的互动性。受众能够很方便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加入讨论,参与投票和调查,进
行互动。

手机媒体到底是个什么样子的呢?下面将举例说明:某人定制了重大国际新闻内容,每
天的重大国际新闻先是会以一句话新闻的形式,以短信提醒的方式强制性地发送到此人
的手机上。当他接收到这条短信并查看之后,他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浅尝辄止,不
再进一步了解详情,也可以选择点开短信后所附的相关链接转至WAP网,了解更详细的
信息。进入相关网页,他首先会看到有一段很精确、很简练的文字,将这一事件的主要
内容完整地表达出来,其所包含的信息远比一句话新闻丰富得多。在看完这段文字之
后,在屏幕下方将出现两个小图标,分别代表图片和影像。如果对这件事情感兴趣,希
望看到图片,就点开其中的图片图标,很快就能看到相关新闻图片的缩略图,这些图片
记载了事件发生的完整过程,如果需要,可以将图片点开放大,受众能够清晰地看到图
片的内容。如果他对这个事件的影像资料非常感兴趣,还可以点开代表影像资料的另一
个图标,他就能够欣赏到记录这一事件完整过程的一段影像资料了,多媒体的影像能够
把简捷的信息转化为更为生动、更有影响力的内容传达给受众。当然,他完全可以选择
不看文字、图片或者影像,或者选择看其中的一部分。而在受众看完这条新闻之后,还
可以发表评论或者参与调查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可以参加抽奖等互动活动。手
机媒体的互动是通过回复短信的方式实现的。针对一条新闻,手机媒体就能够提供从一
句话新闻,到较为详细的文字描写,再到图片和音频、视频等形式的所有内容,并能实
现互动,这些与目前的手机报有着天壤之别,现在的手机报既没有短信提醒也没有多媒
体形式,互动也做得不足。

项立刚表示,手机媒体想要得到很大发展,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一、手机媒体的运
营商必须要建立一个业务管理平台,把内容管理和控制起来;二、手机媒体的内容必须
是收费的。手机媒体和互联网最大的不同就是:互联网的大部分内容是免费的,而手机
的内容必须要收费。项立刚认为,互联网没有建立起一套有效的经营模式,尽管高端人
群对互联网的依赖性非常强,但互联网靠内容产生的市场价值还不到100亿,这远远低
于互联网创造的价值。现在,有人想把互联网的模式移植到手机上,这是非常错误的。
不过,考虑到用户的接受程度,一是要想办法降低手机上网的接入费用,另一方面,手
机媒体在收费方式上也应形成自己的一套模式,关键是要在收费上做到非常细化。譬
如:如果要定制重大新闻的短信提醒可能会采取包月收费的方式;如果想看相关的文字
内容则需按条付费,而看图片也需要按张付费,每段影像资料都另行计费;文字、图片
和影像的价格不同,但都比较低廉,很容易被用户接受。运营商可运用“薄利多销”的
策略进行经营,因为只要用户群够大,手机媒体蕴含的经济价值不可小觑;三、手机媒
体将颠覆互联网的基本商业模式,如今互联网的基本模式是:网站靠免费的内容吸引庞
大的用户群,靠用户群来吸引广告,而网站内容来源大部分也是免费的。而手机媒体则
完全不同,定制手机媒体的内容要收费,对内容提供者也要付费;四、手机媒体内容的
来源将来自所有手机用户。手机在操作上的简单方便决定了手机媒体的内容具有全民参
与性,虽然互联网也具有很强的全民参与性,但其内容很难加以控制,而且很多内容非
常不专业,而通过业务管理平台,手机媒体的内容很容易被控制。如:一个手机用户在
大街上看到一件新奇的事,就可以用手机拍摄下一段影像资料,并将这段影像传至某个
管理平台的信息库,这一过程非常简单方便,而且人们对这类影像的质量要求并不高,
反而更看重它的现场感。在这段影像被传至信息库之后,会有专业人员都对其进行编辑
和加工,包括:对资料进行剪辑;配上一段文字;重新进行配音等,然后将加工后的影
像放在手机媒体平台上,让其他用户能够看到相关内容,并通过“点击观看”这一内容
实现内容收费。对于所有上传内容的作者,运营商会付给他一定的费用作为报酬,也可
以通过免费定制其他内容的方式来体现;一旦运营商采用其内容,则会付给作者更多的
稿费作为奖励;如果此内容相当珍贵,运营商还将以分成的方式与作者共同分享收益,
双方都能获利。通过这种良性循环的商业模式,手机媒体能够吸引全民参与到内容提供
者的行列,扩大自己的信息源。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提供内容,手机媒体的内容会越
来越丰富,质量也会越来越好。不过,运营商和作者之间必须通过短信确认的方式签订
一定的协议,购买其作品的版权,将作品独家买断,以此来保证运营商的权益。除了内
容盈利外,手机媒体也可以利用广告获利,广告形式有以下两种:一种是广告可以通过
互动的方式加以体现,如:以抽取奖品的方式吸引用户参与某种产品的互动调查来宣传
和推广产品;另一种是可以通过定制内容的方式发送广告。如:用户定制新闻内容可以
有两种选择:一是付费订阅,订阅的内容中不含广告;二是免费定制,但运营商会每天
发送一条或几条广告作为交换。在第二种广告形式下,手机媒体也可以利用互动反馈来
吸引广告商,如:在广告后面附有相关产品的调查,用户可以发送短信参与调查,广告
商凭借此种方式能够得到及时的产品反馈信息,这对于他们来说是相当宝贵的。值得强
调的一点是,在定制内容时,用户会留下比较详尽的个人资料,媒体平台会根据用户的
特点和喜好发送广告,而不会随意发送,引起用户的过度反感。因此,与内容一样,手
机媒体的广告也必须要细化和分类。以上的整个过程形成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总之,
手机媒体的内容、表现形式和经营模式与其他媒体都有所不同,它也会形成自己的一套
商业模式,并创造巨大的商业价值。

对于手机媒体的赢利方式,项立刚认为,主要是内容收费和广告收费两种方式,手机媒
体不适宜发展数据库营销,因为如果运营商在得到用户的资料之后再把用户的数据卖给
广告商,那么广告商会随意给用户发广告,用户会因此而就失去对运营商的信任,放弃
定制它的内容。手机媒体的运作包括五个相关主体:一是内容提供者或提供商;二是业
务管理平台的编辑和加工部门;三是推广和营销部门;四是收费机构;五是服务和维护
部门。这五个主体都要获得利益,进行分成。在政策方面,目前国家针对手机媒体还没
有制定出相关的法律法规,而且政策走向并不明朗。据项立刚估计,国家对于手机媒体
内容方面的政策不会太开放。

物超所值的选择,你够精明吗? www.188.com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