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编程语言 > Go语言

Google的数据交换协议:GData (Google Data APIs Protocol)

2007-02-02 22:45 513 查看
GData (Google Data APIs Protocol)是一种简单的标准协议,用于网络数据的读写。它结合了常见的基于xml的数据聚合格式(Atom与RSS)以及基于Atom发布协议的Feed发布体系,并扩展了部分功能用于处理查询功能。有时,我们需要发送一个查询请求给服务器,并得到服务器返回的相符的查询结果,而目前的Atom和RSS标准都不具备这一功能。GData让用户可以使用聚合(syndication)的机制来发送请求并接收结果,它使你可以发送数据给Google,更新那些Google已经拥有的数据。
这些技术化的说明听起来似乎有点让人头晕。不过,简单地理解,GData扩展了原有的RSS和Atom协议,使其从一种单向的聚合变成了双向的互动,这似乎是大家都在探索的feed的未来发展方向,比如微软的SSE
Google一直以来给人的感觉是对RSS和Atom都不太热心,这次为什么突然提出这个新标准。国外的blogger众说纷纭,Joe Gregorio认为,GData是将RSS、Atom,尤其是Atom发布协议(Atom Publishing Protocol)与Amazon的Openserch标准相结合;Maurice Codik认为GData标准使Google的数据更加开放,各种应用之间可以更方便地利用这一标准来使用数据;甚至有人认为这使得基于Google各种应用的企业门户雏形开始显现。

GData综合了一些聚合服务的传统功能,例如请求一个Feed,插入一条记录(Entry,如一篇博客文章),查询一个字串,更新、删除一条记录,等等。Joe Gregorio将GData与Atom和RSS2.0进行了功能上的简单比较

FeatureGDataAtom*RSS2.0
Syndication FormatYYY
QueriesYNN
UpdatesYYN
Optimistic ConcurrencyYNN
AuthenticationYNN
只说则认为Google通过这个标准,可以控制数据的提交环节,从而更好地控制所提交的数据的质量。
GData到底为什么,或许需要过一段时间才能够看得更明显,不过明确无疑的是feed格式的不断扩展与改进将使得网络的数据更加结构化,更加便于理解,更加有利于机器的识别与处理,从而创造出全新的更有效率的信息处理方式。

http://in.comengo.net/archives/why-gdata/
自由、创新、研究、探索……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